“我从年开始,用了8年的时间,徒步走了3万多里路,走访收集整理苗绣资料。”“作为松桃苗绣的第七代传承人,我不断地思索,怎么把苗绣技艺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通过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5月22日,走上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通道”的石丽平代表,身着点缀着苗绣“鸽子花”的民族服装,面对镜头讲述了她与苗绣的故事。苗绣作品贵州图片库供图石丽平说,年12月她就开始组建松桃苗绣团队,如今已从3名绣娘发展到多人的队伍,其中部分是下岗女工,留守妇女和返乡农民工,松桃苗绣买到了67个国家和地区,有了自己的民族品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我们始终坚信‘用才是最好的发展,用才是最好的传承’。”石丽平对大家说,我的姐妹们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掌握了一门技能,腰包鼓起来了。铜仁市松桃县苗族绣娘正在进行刺绣。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张丽摄讲述中,石丽平讲述了一个“绣爷”的故事。她说,苗绣不光是妇女的特长,在她的团队里有一位特殊的“绣爷”,名叫杨光荣。杨光荣多年前因一次意外导致高位截瘫,年,他参加了苗绣技能培训,成长为一名苗绣技师。石丽平身边像这样杨光荣通过苗绣脱贫致富的故事还有很多。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文/许邵庭李薛霏图/杜朋城(单独署名除外)编辑王迟编审胡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