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安江畔,包子诗人与千年前的孟浩然用 [复制链接]

1#

立秋了,杭州的天气依旧炎热,但夜晚的风开始悄悄变凉,梧桐树的叶子落下来躺在脚边,提醒着每一个夜归人——夏天快要过完了。

在酷暑与初秋的接壤中,《还有诗和远方`诗画浙江篇》的第二站来到了建德,在绝美的空境镜头下,烟波浩渺的新安江被尽收眼底,诠释着浙江水域的美与悸动。无独有偶,一千多年前,一个叫孟浩然的诗人在流经建德的新安江边,也写下了秋天暮色里的那一汪江水。

在《宿建德江》里,满怀愁绪的诗人写道: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一首五言绝句,写尽了这位诗人的愁思,彼时,他既是诗人,也是旅人。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舟泊暮宿,自己孑然一身,空有羁旅之思,难掩触景的伤情。

而一千多年后,生活在这片水域边的建德人们,早已与家乡达成了生命的终极协议,他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有人离去了,有人坚守着,将生活活成了另一种悠远坦然的姿态。仍然有人在写诗,他们记得那个伟大的诗人是如何家乡永远镌刻在了中国诗歌史的辉煌一页,于是,他们也用自己的笔,描摹着眼中的家乡。

斯光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生于年,家住建德新安江,被当地人称为“包子诗人”,因为经营着一家包子铺。可是采访中,当我问起这个称号时,他却摆摆手,说自己只是沾了老婆的光:“呵呵,我属老牛吃嫩草类型的,妻子小我十八岁,她开了个包子铺,我常去帮她;有时,她掺和着写几句诗或论论诗。更多时候,有诗人朋友赶来吃早餐,边吃边聊几句与诗相关的话,在我们那家包子铺,墙上摁进了诗行,更有诗的回音。确切地说:应叫诗人包子铺噢!”

00:46

聊到写诗的起源,斯光明说那是年秋,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篇家庭作文,他认为分行的诗比作文写起来省事些,便将一首诗当成作业交了,竟意外地收获了好评。他的自尊由此被激发。

十年后,年秋,他为了追寻自己心中的诗和远方,卖掉了所集的珍贵邮票,凑了盘缠,专门向单位请假一个月,与一位朋友一起,到新疆自助旅游。在托克逊驿站的深夜,他独自一人走在白杨河边,望着廘廘波光,和浑圆的月亮,突然明白:“无论谁去了远方,在异乡唯有月亮像熟悉的亲友一般亲切。”

斯光明说,近年来他的诗作并不多,可他对诗的热爱与初心从未改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我的生活圈里,有一个有温度的诗歌社团,时常交流,让我对诗的警觉和敏感恒常如新。在周末或节假日,我与挚友们相约骑车去往乡村,闲游或买土鸡蛋、购土蜂蜜,每到一地,都要走走乡野村道,或山坡树林,在边走边聊就听到了诗的回音。”

“我现在觉得,有爱人、有朋友、有话聊,这就是我年轻时追寻的诗和远方。”

“那我们的节目您看了吗?”采访最后,我问他。

“当然,能将山水和诗歌结合在一起做成一档节目,实在是太高明了。”

建德的诗篇在节目中的呈现结束了,但写诗的人永远都在,就如同“诗和远方”永远活在每个人对美好的向往中。

我们的诗歌征集活动也在继续。浙江卫视联合中国蓝新闻、天目新闻、钱江晚报和都市快报发起征集活动,参与者可通过中国蓝新闻APP、天目新闻APP、小时新闻APP、快抱APP、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快手、B站、知乎等平台上传作品。目前活动已收到余篇各地“诗人”发来的原创诗词,在文章结尾,我们将为你送上一首来自诗人苏新的诗,他写的也是立秋。

在夏天就要结束的时候,我们继续读诗吧。毕竟,在夏花的灿烂过后,我们还会有秋叶的静美。

重点推荐

您还可以在浙江卫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