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都市快报」
8月7日晚,郑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六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全市疫情防控最新进展。
截至8月7日18时,郑州市新报告2例本土确诊病例,无症状转确诊20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自7月30日以来,郑州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0例、无症状感染者83例。以上病例均按要求实施隔离治疗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新报告确诊病例医院医生,自7月31日后在单位集中封闭管理,8月6日集中运送至医学隔离点。该病例共进行8次核酸检测,前7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8月6日检测结果为阳性,8月7日8时30分报告为确诊病例。
这一病例充分说明,德尔塔变异病毒具有高传染性、高隐蔽性和初始症状不典型等特点,对我们检测、发现、报告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多轮次压茬推进核酸检测,尽快实现病毒感染者周期性见底清零,与病毒赛跑,用最短时间阻断病毒传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会上通报,从已公布的个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分析,已发现多起家庭聚集性感染。比如,病例1号和2号,病例5号和6号,病例81号和82号,都是一家2人,病例94、95、96、97号一家4人,均属于一人感染、全家中招,对阻断病毒传播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新闻多看点
德尔塔毒株有多“强大”
相比起常规的新冠病毒,“德尔塔病毒”更加难缠。人感染德尔塔毒株后1-3天即可发病,传染性比普通毒株高1倍,10天内可以传播5代。
德尔塔目前已成为全球疫情流行的最主要的毒株,在临床表现上有几方面新特点:病毒传播力强、更加适应人体、复制快、体内载量高,病人转阴速度慢、治疗时间长等。
首要防护措施:戴口罩
德尔塔毒株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其传播途径还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可能。
因此,戴口罩遮住口、鼻保护好呼吸道依然重要。
国家卫健委表示,新冠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能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风险,减少感染者的传播力,有效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但所有疫苗保护效力都难以达到%,个体差异以及病毒突变对现有疫苗产生免疫逃逸均会导致少数“突破感染”的发生,即病原体突破疫苗防线,导致完成疫苗接种的人感染疫苗本该预防的疾病。
老年人和患基础疾病者是“突破感染”后发展为重症乃至死亡的高危群体。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
所以即便是接种了新冠肺炎疫苗,在进入人员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时、乘坐电梯或公共交通工具时、有发热或咳嗽等症状时、就医时最好还是正确佩戴口罩。
戴口罩有哪些常见错误
错误1:是个口罩就可以
棉布口罩、海绵口罩、活性炭口罩等预防感染的效果有限,建议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的口罩,如医用外科口罩或对非油性颗粒过滤≧95%的N95、KN95等口罩。避免同时佩戴多个口罩或带呼吸阀的口罩。
错误2:随便戴上就可以
口罩要规范佩戴,将口、鼻、下巴完全包裹住才能保证防护效果。
错误3:不脏可以一直用
一次性医用口罩不可以清洗,佩戴使用中如发现明显潮湿或脏污时,建议立即更换新口罩,以免影响防护效果。
错误4:口罩用后随意丢
健康人群用过的口罩可直接丢弃到垃圾桶内;有发热、感冒症状的人群用过的口罩建议喷洒消毒液或用塑料袋密封后丢弃到垃圾桶;如果在医疗机构内,可直接扔到医疗废物垃圾桶内。
错误5:偶尔摘下透透气
在人员拥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摘下口罩或露出鼻子透气会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正确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
错误6:大家都戴我可以不戴
口罩既可以防止病毒通过呼吸道入侵,也可以防止病毒通过呼吸道散播到环境中。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请在人多拥挤时、进入公共场所时、乘坐电梯或公共交通工具时正确佩戴口罩。
内容综合大河报、科普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