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内容
12月23日周三的晚上7点,我们如约相聚在格式塔心理,参加读书会活动。
在这一章里,南希介绍了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对于人格的理解,同时,融合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诸多关系模式理论,包括英国的客体关系理论、美国的人际分析理论、自体心理学及当代关系理论,来阐明性格结构的不同方面。
经典弗洛伊德驱力理论及其演变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的理解从两方面入手,两者都依赖于早年性心理发育的理论。
早先人们按照弗洛伊德的原始驱力理论,试图从“固着”的观点来理解人格,即个体心理固着在某个早期发育阶段。之后,随着自我心理学的发展,性格又被认为是表达特定防御方式的结果,即个体应对焦虑的一种惯常方式。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于生物内驱力学说,他强调了本能欲望的核心作用,通过与躯体部位对应的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乃至性器期的发育阶段,逐步形成人格特征。
埃里克森根据人际互动和内在重要心理成分发育所创建的理论,受到了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