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推送简介
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以“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为主题,邀请参与抗疫一线报道的来自14家主流媒体的42名新闻记者,录制了32集视频教学内容,生动讲述、立体展现中国新闻记者的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积极组织学生,深度学习了这堂“最生动的国情大课”、“有温度的思*大课”、“高水平的专业大课”。同学们在学习中深刻感悟到抗疫报道所体现的*性原则、人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以及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增加了国新学子专业学习的自信心、自豪感与自主性,培养了大家为*为国为民的深厚情怀和使命担当。
民初新闻届巨擘之一*远生在回顾自己的新闻生涯时,认为新闻记者应该有“四能”,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四能”说体现了新闻工作者踏实勤恳的基本专业素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记者临危受命,奔走在抗疫前线,投入新闻发生地,毅然决然写下请战书,肩扛相机,深入疫区,将那里最实时、最真实的情况告诉全国人民,回应人民最关切的问题,也将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记录下来,报道最感人肺腑的中国抗疫故事,以出色的新闻素养和深度的报道回应人民的呼声。
对于群众关心的疫情态势,现代快报社的记者熊平平在新闻传播大讲堂中介绍了一些有关疫情防控的深度报道经验。
熊平平首先提出了新冠病*社会防治模型——记者可以从病*、感染者、医院、社区等具体元素提出问题,从而进行深入的调查。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医院救治是武汉疫情最重要的两条防线。对于社区防控,熊平平分享了《拉网大排查下的武汉社区:重压到极致后的转机》这一案例。他将镜头聚焦武汉社区,既真实报道了武汉日常的防疫工作,也将人民群众真正心之所系的信息从前线传回,让人民看到了与生活切实相关的新闻报道。
基于这篇稿件,熊平平分享了四个建议:第一,高密度采访,增加社区采访样本,进行交互信息了解;第二,长期跟踪采访,做到对核心问题与细节问题都无比熟悉;第三,利用网络信息对新闻进行补充,通过网络与求助者取得联系;第四,注重采访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眼神、语速语气等细节信息。这四个建议正是新闻媒体人专业技能的具现化,是高质量新闻报道工作得以高效实现的基础,也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中国抗疫故事得以讲述的前提条件。
学习心得
1.写疫情下的群像报道时,要“心中有纲,主题明确,寻找共性”。做沉浸式报道时,要走进被采访者内心,捕捉真情流露。
——20级本科3班
2.新闻人不仅是新闻的报道者,也是时代的记录者。还原社会真实、记录时代脉搏、服务人民大众是中国新闻人的责任所在,也是我们新闻专业学习中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20级传播学(国际传播方向)硕士班
3.在全社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