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州市职业大学成功举办ldquo吴文 [复制链接]

1#
中西医诊疗白癜风区别 http://m.39.net/disease/a_7253988.html

为积极响应苏州市“‘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年4月29-30日,由苏州市职业大学主办、南开大学穆旦诗歌研究中心协办的“吴文化视野中的苏州新诗暨小海诗歌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拉开帷幕,来自南开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江苏省作家协会等17家单位的23位专家学者莅临了会议。

研讨会开幕式由苏州市职业大学*委副书记、副校长刘丹主持,苏州市职业大学校长曹毓民,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穆旦诗歌研究中心主任罗振亚,全国*协委员、江苏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范小青,苏州市文联*组成员、副主席、著名诗人小海(涂海燕)分别致辞。

曹毓民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苏州已逐渐成为中国新诗创作的主阵地,此次诗家论道的重要会议,必将为苏州新诗注入活力,成为苏州新诗发展的里程碑,其价值意义和影响不同寻常。

罗振亚教授在开幕式上作了《小海与新时期江苏诗歌》的主报告。他认为,小海作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不仅属于苏州,更属于吴文化。小海诗歌在日常化的“及物”选择、艺术品味的坚守、优雅灵动的风格等方面,和苏州诗歌乃至江南诗歌同声相应,对其诗歌的探讨有利于推进苏州诗歌、江苏诗歌的繁荣。

著名作家范小青为家乡诗歌、文学及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对会前一整本论文集的呈现感动而震撼,她认为研讨会是苏州文艺事业的一项盛事,是对江苏省文艺事业的一大贡献,苏州新诗作为一种地域和文化现象,得到了各地学者、诗人们的肯定,使她对擦亮“江南文化”名片充满了信心。

著名诗人小海在致辞中感慨苏州的历史文化、当代生活、人文地理都深深地影响了他。他认为,江南文学的生命力在于其现代性,他感恩诗歌给他带来的一切。他还高度评价了我校在江南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的成绩,表示将全力支持并积极配合苏职大打造吴文化高地,提升当代吴文化研究的学术品质。

研讨会上,吕周聚、陈霖、胡弦、王珂、陈爱中、吴井泉、崔修建、李德武等专家、学者、诗人们从精神建构、美学范式、对中国新诗写作及理论建设的贡献、与中国传统诗歌的关系等方面对小海诗歌展开了深入研讨,并着重探讨了江南吴地文化对小海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小海对滋养他的地域文化的超越,由小海诗歌的影响力还引申出融媒体时代诗歌的传播等论题,从而梳理和体现了苏州新诗文化的发展脉络和走向。

为祝贺研讨会召开和我校学报新栏目创设,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王伟林教授提笔挥毫,为“苏州新诗研究”新栏目题字,这幅珍贵的墨宝由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朱树民先生在30号的研讨会现场进行赠予,学报副主编时新代表学术期刊中心欣然接受赠礼;同时,学术期刊中心聘请罗振亚为“苏州新诗研究”栏目特邀主持人,学术期刊中心主任、学报常务副主编*萍向罗教授颁发了聘书。

30日下午,*萍代表会议承办方致闭幕辞,她表示本次研讨会是一场高规格、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盛宴,是从学术的角度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内涵资源,希望专家学者们今后能继续为苏州江南文化品牌的塑造贡献学术智慧和研究力量。

本次研讨会是苏州文坛的一件大事,是苏州新诗的一次理论总结,是“江南文化”内涵的一次呈现,也是苏州市职业大学建校40周年暨办学周年校庆的前期活动之一。研讨会在海内外引起了深广的影响。

截至5月7日,人民日报(含海外版)、光明日报、新华报业、深圳特区报、文艺报、现代快报、搜狐、新浪、网易、中国网络资讯台、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江南时报网、深圳新闻网?读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腾讯看点?扬子视窗/扬眼、交汇点新闻、新岭南、江苏作协网、江苏文艺网、苏报融媒引力播、广电看苏州、姑苏晚报、苏州艺术志、苏州市文联网、苏州文艺等众多媒体融媒体、网络平台纷纷予以报道或转载报道,仅紫牛新闻的阅读量就达10.5万次。

本期编辑/张眉

联系我们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