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内首个5G胸痛救治平台10月无锡上线 [复制链接]

1#
导语

年10月,无锡市5G胸痛救治平台将正式上线,实现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为患者第一时间开辟协同急救的“高速通道”,提升救治率。目前在国内,这是首个正式上线的5G胸痛救治平台(以下简称“救治平台”)——将救护车、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互联互通,患者数据第一时间上传救治平台,在紧急情况下,高效协调交通资源配合,让胸痛患者在与时间争分夺秒的赛跑中,跑赢的可能性更大了。

目前这一平台由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无锡市急救中心与江苏移动无锡分公司共同参与,以5G、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有效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5G网把救护车变急救室

“发病初期90分钟”,这是急性胸痛患者最宝贵的救治时间,对这种常见又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如何争分夺秒治病救人?

基于救治平台这一“最强大脑”,无锡市打造出“高效处置、互联互通”智慧急救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医疗急救信息的传输速度——病患拨打接入急救中心,医院进行诊疗,从首次医疗接触开始,关键数据接入该平台,快速推进救治流程。

△胸痛救治全流程图谱,让病患在首发接触时即获得完整救治预案。

如使用急救,无锡市急救中心根据患者描述,结合系统信息,第一时间指派距离患者最近急救车前往。

△5G智慧急救让急救车变成急诊室的救治专车。

目前,在无锡市急救中心的84辆救护车已全部配备5G路由器和5G黑匣子,“车上安装多个传感器,每一辆救护车就类似于一个急诊室的救治专员。”无锡市急救中心调度信息科科长吴隽表示,病患信息数据采集上传后,将开启两条“救急通道”——

其一,依托移动信息技术、车联网、物联网等,实时追踪救护车地理位置,提供交通急救保障,在急救车辆即将到达时,自动控制前方信号灯切换到绿灯,保障急救车辆优先通行。无锡城区范围内联网信号控制路口约千个,目前已测试V2X通信的信号机控制路口约个(主要分布在梁溪区、滨湖区太湖新城区域)。

其二,根据距离和专业诊疗资源使用情况,自医院,病患如清醒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提前锁定急诊医疗资源。

△吴隽介绍救护车内5G黑匣子的功能。

“医院路上,急救医生通过救护车上的智慧网擎设备,快速提取患者生命体征信息和现场音视频数据,通过5G医院。”无锡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张晓凡说,医院获得患者信息后,急救医生实时远程沟通,辅助抢救,制定手术方案,准备流程。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5G网络的网速与大数据相结合,运用到急救系统,可以合理调整救治站点布局,进一步缩短反应时间,让救治和转运都更为精准,有效提升病患生存率、痊愈率。”张晓凡说。根据救治平台年7月-9月在无锡试运行阶段数据显示,以院中转运为例,12分钟内到达目标医院的比例,由原来的72%提升至95.5%。

△张晓凡表示,5G赋能让救治和转运更为精准。

协同救治更精准更高效

据悉,无锡市“5G胸痛救治平台”以国家、省卫生健康委胸痛中心建设指南为依据,实现了“医院急诊协同”“医院内各相关科室协同”“上下级医疗机构协同”三大协同机制,覆盖基层医疗机构(院前)、市急救(院中)、胸痛医院(院内)的救治全流程,有效串联各级医疗系统。

救治平台投入使用,让救治时间从“无从测算”变成一个个清晰明确的节点,无锡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科长解明以一张图展示出一位胸痛患者从急救到治愈的全时间轴,综合全流程共有三四十个时间点,“这张时间轴符合我们国家胸痛中心需求,对协同急救提升及管理有很大促进作用。”解明说。

△救治时间流程图,医院就诊前就有16个时间节点。

协同急救恰恰是救治平台的重要优势——医院就诊时,基层医生可通过救治平台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系统,呼叫远程心电联盟专家组协同。明确该患者为胸痛患者时,再由分级诊疗系统确定目标医院、呼叫市急救中心派车实施转运,依托移动5G网络,以及无锡移动为基层医疗机构部署的心电检测终端等智能设备,将患者诊疗信息实时上传至平台流转,提醒医护接收病人,车牌、姓名、年龄、性别、距离、预计到达时间、接收时间、联系电话、初步诊疗数据等关键信息。

△解明介绍手持式诊断设备,将患者心电图实时上传,医院第一时间掌握关键信息。

这是由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设计多年的项目,从构想到落地与科技发展和5G高速网络的建设加速密不可分。“年就有这个设想,但当时没有设备和网络支撑实现目标,随着5G和物联网发展,今年终于正式上线。”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医*医管处处长李明钢感叹。

△李明钢介绍5G胸痛救治平台的接入情况。

目前,“5G胸痛救治平台”已经接入无锡4医院、4医院、3家基层医疗机构,10月还将接入10医院、51家基层医疗机构,后续医院。

值得期待的是,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无锡市急救中心将携手江苏移动无锡分公司建立全生命周期数字管理体系,扩充医疗机构接入点,覆盖服务更多市民,构建“全市一张网、急救无死角”新格局。

“通过持续完善全程管理,突破目前联动‘救’‘治’现状,实现向前筛查协同、向后随访协同,通过移动5G数字急救技术,最终形成‘防’‘救’‘治’‘康’的真正闭环管理。”李明钢说。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何玥颐通讯员:王婷

编辑:小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