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白癜风复发 http://m.39.net/pf/a_4747364.html说君子(55)
徐小跃
文
国学玄览堂(94)
自年7月25日起,《现代快报》读品周刊连载著名国学专家、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徐小跃的国学专栏——国学玄览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体道、行道、合道的主体者和先行者。君子的修身,君子的安居,君子的务本,君子的本怀,君子的奉事,君子的教化,君子的快乐全都与“孝悌”二德紧密相连。《中庸》说:“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这是在强调君子的修身要与奉事父母兄弟血亲的孝道相连;孟子说:“君子居是国也……则孝悌忠信”(《孟子-尽心上》),君子住在这个国家,就会孝顺友爱,忠诚守信。这是在强调君子的安居与孝悌忠信的实行有关;有子说:“君子务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君子致力于作为仁德之根本的孝弟二德。这是在强调君子务本与孝弟的关系;《礼记》说:“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是以至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礼记-祭义》),君子返本怀远,追念本始,不忘诞生自己生命的由来,所以对亲人致以敬意,抒发感情,竭尽全力从事孝道之事来报答亲人,不敢不尽心尽力。这是在强调孝道乃是君子的本怀;《孝经》说:“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孝经-广扬章第十四》),君子奉事父母能尽孝道,因此能够将对父母的孝心,移作奉事君王的忠心;事奉兄长知道服从,因此能够将对兄长的服从,移作奉事官长的顺从。这是强调君子的奉事就是奉事父母而尽孝道;《礼记》说:“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礼记-祭义》)。所以君子施行教化,在外要教导民众尊敬君长,在内要教导民众孝顺双亲。这是强调君子的教化与孝亲尊君的内在关系;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疾病灾患,这是第一件乐事。这是强调君子的快乐与父母兄弟的健康平安直接相连。可见,尧舜之道,孝弟也;君子之道,亦孝弟也。
(三)何谓孝悌以及君子之道
《说文解字》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这个解释有以下几层意思。其一,孝是善于侍奉服侍父母的行为或说德行。其二,“孝”字是将“老”字的下方的“匕”字省掉,换成“子”字组合而成的。其三,“老”在上,“子”在下,所以“孝”表示的是在上的父母与在下的子女的关系;其四,子女由承奉和承传父母老者的责任和义务。从“孝”字的属性来说,它是一个会意字。金文的“孝”字上部象戴发伛偻老人,下部表示由子搀扶之意。其突出乃是在下的子女对在上的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之情。
四维八德中所说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的“孝悌”在儒家经典著作中都被写成“孝弟”。“其为人也孝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孟子-告子下》),“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礼记-冠义》),“首孝弟,次谨信”(《三字经》)。而实际上,“弟”表示的就是“悌”的意思。《广雅-释亲》说:“弟,悌也。”当然,既然用“弟”来表示“悌”,那么,“弟”字的本义一定与“悌”的意思有某些关联性。《说文解字》说:“弟,韦束之次弟也”。弟是用牛皮束物的次序。“弟”的次序、次第的意思为“悌”字所包含。
查阅了《说文解字》竟然没有查到“悌”字,所以“悌”的本义只能从其他经典中来获得了。《墨子-兼爱》说:“为人弟必悌”。《新书-道术》说:“弟敬爱兄谓之悌”。朱熹在解释《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句时明确指出:“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可见,“悌”的本义就是弟弟敬爱兄长。我们从这些定义中可以清楚地发现,“悌”德在开始就是单向性对对象的一种情感。具体来说,就是指在下的弟弟对在上的兄长的一种敬爱之情。这一带有显著“次序”“次第”色彩的“悌”德,其意义完全与“弟”的本义是相契合的。《孝经》也说:“教民礼顺,莫善于悌……敬其兄则弟悦”。儒家的五伦之一的“长幼有序”正是这一德目及其意义的集中体现。悌德的这一单向性特征随着南唐宋初人徐铉校订《说文》所著的《说文新附-心部》中对“悌”作了“悌,善兄弟也”的解释以后,这种情况才得以解决。通俗的说,至此,悌德才具有了兄弟双向彼此而具有的情感和责任呢!兄友弟恭,此之谓也。
但是孝悌二德连用时多是从下对上的一种情感和责任来立意的,与此相联的君子之道当然也具有了上述意义。那么具体怎么做才算作善事父母的孝与善事兄长的弟呢?
声明:
本文为南京图书馆名誉馆长徐小跃授权《图书馆学与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