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下午4时许,南京医院6楼手术室,年仅45岁的张海英告别了这个世界,因一场意外事故导致颅脑损伤,病情危重,儿子小严在医生的建议下,作出了器官捐献的决定。“我的妈妈是救人去世的,她生前就是很有爱心的人,我希望能够通过器官捐献的方式让妈妈继续活在世界上。”
02:11
一场意外住进重症监护室,儿子艰难作出遗体捐献决定
11月9日,是小严守在母亲张海英病房外的第11天,也是最后一天。从11天前医院ICU病房开始,他就只能从视频中看到妈妈的样子。“刚来的前一两天,我特别害怕医生喊我名字,告诉我病情恶化的消息。每天我能做的,就是守在病房外面,等下午2:00-3:00的视频见面,这也是我一天里唯一能见到妈妈的机会。”
▲张女士生前与儿子小严的合影
小严的妈妈张海英,是南京溧水一工地上的塔吊信号员。10月29日下午,张海英正在工地上指挥工人运送木料,不料木料突然从高处掉了下来。那一刻,木料下方还站着正在搬货的同事。“当时妈妈并没有站在木料下面,如果她没有冲出去救那名同事,可能意外就不会发生。”小严告诉记者,妈妈因为救人被重物砸伤,当场就没了意识,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医院后我们一直在等医生的消息。但今天,妈妈被宣布脑死亡。我们挣扎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把器官捐献出去。”
小严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听说过器官捐献,但当医生真的提出建议后,他仍有些挣扎。“毕竟老家的习俗是身后要留全身,捐献器官,不知道家里的老人能不能接受。”考虑了许久,最终小严在征得长辈的同意后,决定捐出妈妈的肝脏和肾脏。“妈妈是个乐于助人的人,能够把剩下的器官帮助更多的人,她应该会很开心。希望别人可以通过这个过得更好,妈妈也可以通过另一种形式活在世界上。”说到这些,小严眼中泛着泪光,声音也几度哽咽。
据悉,张海英捐出的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分别在南京和常州进行器官移植,挽救三位患者的生命,给三个家庭带去新的希望。
▲医务人员向张女士默哀致敬
独自抚养儿子近20载,是儿子眼中的超人妈妈
张海英不仅是同事口中乐于助人的好工友,更是儿子眼中的“超人妈妈”。“我妈妈特别善良,是那种不求回报的性格。同事、朋友找她借钱,她总是有求必应。”小严告诉记者,自己自幼便父母离异,从他记事时起,妈妈就独自一人抚养他,工作再苦再累都不会跟自己抱怨半分,平时生活也过得十分节俭。“小时候和妈妈一起逛超市,我想买玩具,她都说不买。但隔段时间,我总能在家里看到之前想要的玩具,她还是会省吃俭用给我买回来。”这些小事小严记得很清楚。“之前和妈妈一起看电视时,也看到过器官捐献的新闻,当时妈妈还跟我说这种人好伟大。我觉得妈妈应该会支持我这次的决定。希望她下辈子不用像现在这么辛苦,有机会我还要做她儿子。“小严说。
▲签署捐献器官同意书
张海英的主管医生、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李卿告诉记者,医院后,主要做一些器官功能的维护。”病人病情比较危重,颅脑损伤、呼吸衰竭,没有自主呼吸,要靠药物维持血压。考虑到病人比较年轻,肝肾功能还不错,我们征得家属同意后,联系了红十字会启动捐献流程。“
11月9日下午3时许,张海英家人签署了器官捐献确认书,这也是年以来南京市的第30例器官捐献。
(资料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谨为生命,传递美意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诚挚邀请您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方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