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2日早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作者、"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福明去世,享年87岁。
勇发思想解放第一声
年5月11日,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的胡福明作为主要作者,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撰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这篇文章发改革开放之理论先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幕,深刻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胡福明为何甘冒巨大风险写作这篇"捅破天"的文章?年,胡福明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我看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和荒谬之处,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我有能力批驳这样的错误观点,我只是实事求是地写出来而已。更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员,如果我没有发现两个凡是的错误,我不去批驳可以理解。可发现了两个凡是的反马克思主义本质而不去批判,我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员。"
"捅破天"文章的诞生
据《*建》杂志社报道,年10月,"四人帮"倒台。然而,当时面对"两个凡是",拨乱反正变得寸步难行。胡福明认为,"两个凡是"是阻挠拨乱反正的根本症结,只有将其破除,中国才能前进。
年7月,胡福明的妻子因病住院。陪夜时,他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医院,蹲在病房走廊的椅子上草拟文章提纲。瞌睡了,就把三张椅子拼起来躺一会儿,醒了再看、再写、再改。五天后,妻子出院了,提纲也大致写成了。9月初,胡福明将字左右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文章,寄给了《光明日报》。
后来,其他一些同志参与研究修改这篇文章、数易其稿,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最终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题,于年5月10日由中央*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文章公开发表于头版,新华社当天转发了文章全文,《人民日报》《解放*报》也于次日全文转发。文章发表后,很快引发了一场席卷神州大地并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这篇文章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同年12月举行的*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高度评价为对于促进全*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追求真理,永不停歇
20世纪80年代,胡福明调到江苏省委工作,历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委*校校长,江苏省*协副主席等职。期间,他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