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七夕节还是ldquo晒书节rdqu [复制链接]

1#
辽宁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33.html

你知道吗?古代读书人的七夕,还是"晒书节"。

8月25日,农历七月初七,南京图书馆也要重磅"晒"书了。南图历史文献部在当天拿出馆藏珍贵古籍,向通过预约的读者展示,并借此普及古籍保护和修复知识。

这次和大家见面的,是南图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的《蟠室老人文集》、入选珍贵古籍名录明刻本《铁崖文集》和元代医书《永类钤方》。

这些都是珍贵馆藏,平时就连工作人员也难得一见,此次只快闪式一"晒",仅展示1小时。

△南图历史文献部拿出镇馆之宝之一《蟠室老人文集》

南图镇馆之宝、宋刻本蝴蝶装古籍"露面"

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翻开一本《齐民要术》,版心印着书名。

书页翻动,就像蝴蝶的两只翅膀在翻飞。这就是宋版书特有的"蝴蝶装"。

电视剧里,大家看到的,只是剧组仿制的道具。真正的宋版书,由于存世量少,因此非常珍贵。

一页宋版,一两*金。这次,观众可以近距离看到蝴蝶装的宋刻本《蟠室老人文集》。

△南图历史文献部拿出镇馆之宝之一《蟠室老人文集》

轻启楠木书盒,两册古籍由瓷青纸封面包裹,看起来很素净,但没有题写了书名的签条。

工作人员表示,这是按照原样保存,书名签可能很早前就丢失了。翻开书页,宋版书的风雅气质扑面而来:端庄隽秀的楷体字、整齐舒朗的排版……

和线装书不同,蝴蝶装将每个筒子叶向内折叠,中缝相互粘连。

《蟠室老人文集》是南京图书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海内外仅存的孤本。

"蟠室老人"是南宋大臣、文学家葛洪的自号。他是浙江东阳人,该书最早保存在东阳葛氏祠堂里,光绪年间时还有11卷。

解放以后,它出现在上海一家纸厂的废纸堆中,只存有第十四、十五两卷了,年,由华东文化部文物处拨转给了南图。

年,古籍修复国手张士达以整旧如旧的方式,还原了蝴蝶装的原来面貌。他在修复时,在书页中加了衬纸,黏贴书口,保留了蝴蝶装的外形。

书中也留下了"一九五九年一月张士达装"的签条。修复完成后,《蟠室老人文集》被放在楠木书盒中,回到南图。

刚修复完成的元刻本医书,首次展示

现场和《蟠室老人文集》一起展示的,还有元刻本《永类钤方》和明刻本的《铁崖文集五卷》。

△入选珍贵古籍名录明刻本《铁崖文集》

和精致的宋刻本相比,元刻本显得风格"粗犷"一些。《永类钤方》的珍贵之处,在于它的文献医用价值。"大家可能常常看到补肺丸的广告,其中就介绍说,药方来源于《永类钤方》。"

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馆员丁峰介绍,《永类钤方》是一部综合性的方书,全书22卷,是元代李仲南所撰。全书包括内、外、妇、儿、骨伤科疾病的理法、方药,及诊治经验。

△元代医书《永类钤方》

它已近岁"高龄",也是这部书现存最早的版本。目前全国三家单位藏有此书,都是残本,南图收藏了其中两册。因为元刻本传世少,所以非常珍贵。

和其他装帧整齐的古籍不同,这两册《永类钤方》还处于"散装"状态。丁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是因为前不久刚完成修复,这是第一次展示。

丁峰是这两册书的"主治医生"。他介绍,主要"病症"在于书口磨损,部分纸张出现絮化。

传世近年,古人也对它们做过修补,还能看到"划栏补字"的痕迹。每一个筒子叶,背后都有薄薄的衬纸,这可能是清代加上去的,这次修复中也被完整保留了下来。

△元代医书《永类钤方》

传统"金镶玉"装帧,保护"脆弱"的古籍

和分别来自宋、元两代的"老大哥"相比,明刻本《铁崖文集五卷》静静躺在那里,远远看上去,书首、书根部分洁白,像一本"新"书。

工作人员翻开书叶,记者才看到,原来,洁白如玉的平整新纸,正中间位置"镶"一张泛*筒子叶,再将每叶纸对折,还原装订成册。新纸边幅比较大,在它的衬托下,旧纸就像*金镶在白玉上。

这是一种传统的古籍装帧形式,名字就叫"金镶玉",用于修复破损严重的古书。"这本书,用于装订的书脑部分比较短。采用金镶玉的方法修复,能起保护作用。"丁峰介绍。

《铁崖文集五卷》是明弘治十四年冯允中刻本,作者是元代杨维桢。杨维桢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最富特色的是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被称为"铁崖体",备受历代文人推崇。

△入选珍贵古籍名录明刻本《铁崖文集》

古籍其实经不起晒,展出仅1小时

七夕,今天大家用来晒幸福,古人喜欢在这一天晒书。晒书,又称曝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世说新语》中郝隆曝肚晒书、《晋书》记载的司马懿晒书等典故,都是在七月七。

为什么选择七夕这一天晒书?古代传说,农历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

有文献记载,晒书,并不是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晒,而是选一个通风阴凉的地方,除除湿、掸掸灰、驱驱虫。由于紫外线会对纸张造成损伤,现在一般不晒书。

南京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古籍,平时躺在恒温恒湿的库房里,很少展示,就连工作人员也很少见到。

如果有读者要查阅,图书馆一般提供影印版或电子件,除非有从事专业领域研究的专家提出,才会拿出原件。

工作人员介绍,这次"晒"书,是为了让古籍走近大众,普及古籍保护和修复知识。

考虑到展示条件有限,微环境因素难以控制,展出1小时后,工作人员便将它们收了起来。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刘静妍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吉星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联合推出“江苏文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