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文乐园作家金宏明父亲置办年货 [复制链接]

1#
生活在宁国云梯的他们 http://www.ningguoshizx.com/ngsjj/6234.html
父亲置办年货

文/金宏明

腊月二十四送灶,农村俗语叫“掸尘”。镇街道上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满眼尽是从农村上来置办年货的人们,割肉买鱼的、打干货、挑选春联的好一派热闹繁忙的赶集景象。几乎每条街道上都挂有红红的“中国结”和大大的“福”字,年味的气息逐渐越来越浓。此时,脑海中不由得浮现,父亲生前肩挑步行(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唯有一趟趟上公社集市置办年货的情景。尽管那时家境十分贫寒,时常是一星期也闻不到丁点肉香味,平时省吃俭用,日子过得极其的艰苦。但是,每到快过年时,总是能见着父亲身着单薄的棉衣,头戴破旧的灰布色八角帽,肩上扛着一根粗壮而耐挑的桑树扁担,扁担的一端系着两根麻绳,麻绳扎着两只蛇皮口袋,笑盈盈地迈出家门向西,迎着刺骨的寒风步行六里路程外的公社街市上去置办年货。有道是:有钱一日街,无钱十日街。印象中,父亲置办年货来往总得要跑个十来趟,才得以陆续勉强将年货稍微置办齐全些。什么挂在墙上的各种纸年画啦;送给裁缝为伢子做衣服的各种布料啦;老表拜年时,年饭餐桌上必备的一些鱼、肉、*芽菜等平日里难以吃到各种奢侈的食材。记得父亲在世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日子再苦再穷,再怎们着,一年到头就过年那几日,也要让我和弟弟头上戴顶新帽子、身着新衣服、脚穿新布鞋,高高兴兴地到城里的外婆家拜年。而父母却是将没有打上补丁的,但已经不止过了多少年,平日里舍不得的旧衣服从木箱底层里拿出来,放在木板床夹层中压平,待到大年初一当新衣服穿在身上。年三十晚上,母亲坐在灶膛口前烧火,父亲则腰间系着蓝色的布围裙,做年夜饭。那段时光,就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了,蹦蹦跳跳的在父亲的眼前晃来晃去的。见孩子高兴,父亲会把先前做好的第一道农家特色菜“雪花豆腐”,在年夜饭正式开始前,准用两只小瓷碗装上一些,递到我和弟弟手中,让小馋猫的我们先解解馋。手捧“雪花豆腐”,碗里看似不冒热气,其实那是猪油覆盖热气无法散出,吃时相当的烫嘴呢。这时,父亲会及时提醒说,我的两个乖乖慢慢吃着,千万别烫着舌头哦。吃过年夜饭,妈妈会将爸爸置办年会时,给我和弟弟买的新衣裤、新帽子、新袜子、新鞋子分别摆在我和弟弟睡觉的床头边。紧挨着枕头底下,是爸爸用大红纸包裹起来的面值几角。那时,电视还没有遍及,除夕也没有娱乐的地方。我和弟弟吃过年夜饭后不久玩累了,便早早地上床睡觉。一觉醒来准是大年初一的凌晨,手自然会摸向枕头底下的大红纸包裹着的压岁钱,嘴里一边开心吃着年岁糕一边笑嘻嘻地恭喜爸爸妈妈:“身体健康、新年发大财!”作者简介:金宏明,年2月4日,江苏高邮人。因生了一场重病差点送命,无奈辍学,从而无缘大学。当过学徒,摆过地摊,于清晨第一缕阳光走街串巷叫卖蔬菜。可谓是坎坷经历,跌宕人生。生活的磨难并未消减从小喜欢古典文学,闲暇读书看报的浓厚兴趣。皆农民、工人等一身“杂家”的普通快乐写手。自99年从起初的伏案爬格子痴情写新闻到如今为自娱自乐敲键盘码字的文学爱好者。整整三十年来,一直坚持写作动力源于兴趣。这期间,曾一度做过专职纸媒、网络新闻记者。各类千篇文字拙作散见《中国社会报》、《知音》、《老年日报》、《殡葬文化研究》、《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经济报》、《扬州晚报》等国家、省、市级纸媒、期刊杂志。多篇散文作品获奖。出版散文集《流淌在血液里的感动》。现为扬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陈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