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是这几天南京人踏出家门的第一感受。近来的低温让南京人切实感受到了冬天的"力量"。有趣的是,南京的地名却不太冷,与春天、夏天、秋天相比,鲜少有和冬天相关的。在寒冷的冬季,可以来这些暖意融融的地方"取取暖"。
南京冬地名很少见,春地名最多
现代快报记者查询《南京地名大全》,发现以"冬"为首字的地名只有一个,就是冬瓜匙。这里曾是一个村子,位于南京秦淮区红花街道东风村。据说,这里的瓜田里曾经长出来一个大冬瓜,瓜中有一把钥匙,可以用来开附近窨子山取宝,所以名为冬瓜匙。目前该地名已废。
天气一天天变冷,南京也有几个地名与"冷"字有关。冷圩和冷水沟这两个地名听起来就寒意习习。前者是栖霞区龙潭街道的一个村子,清乾隆十四年也就是年建圩。据传从前这个村庄人烟稀少,比较冷落,这个圩的田地为当时一名姓冷的官员所有。后者在浦口区汤泉街道三泉村。这里有一个冷泉水流淌的水沟,当地人称冷水沟,附近的村子因此得名。
在秦淮河西草场门大街北侧,还曾有一处居民区名为冰冻。根据记载,年,有一名姓郭的帮工在此处开冰冻房。不过在年建龙江花园城后这个地名就消亡了。
春光里、春风巷、春江路、宁夏路、西毗夏路、夏家桥、秋湖山、秋月苑、秋景苑……南京春、夏、秋地名都不少,其中春地名最多。为什么唯独冬地名如此少呢?地名专家薛光揣测,"总体来说,南京严寒天气不是很多,气候比较温和。冬、寒、冷、冰,这些地名就比较少。"
雪浪庵、梅花山……
南京地名里藏着这些诗情画意
冬天天气虽然寒冷,但也有让小伙伴们期待的雪。从12月13日晚点点滴滴的小冰粒,到14日早起薄薄的一层雪,南京已迎接过今冬的初雪。不少人在朋友圈晒出了初雪时刻。
南京也有与雪相关的地名:雪浪庵和雪家园。如果在这里看雪,一定别有一番意境。
雪浪庵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载称,南朝雪浪和尚曾于此修行得道,后建庵,名雪浪庵,附近的村子也因此得名。在栖霞区燕子矶街道燕子矶村,明代初年,薛姓人士在此建村,名薛家园。曾名雪家园。年,更名为薛家村。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冬天赏梅几乎是南京人固定的一场邀约。梅花山位于东郊明孝陵景区,是南京一处主要的蜡梅与梅花观赏地。眼下,蜡梅正绽放或深或浅的朵朵小花,映衬着红墙,十分有意境。
△梅花里
南京还有梅花里、梅花村、梅花街、梅花山庄……多与当地种植了许多梅花相关。梅花里在水西门外,年8月,这里因多种梅花,故以"梅花"二字加"里"命名。梅花里小区北侧的一条街就是梅花街。梅花村在中华门街道戚家山下,年建村时附近山下有很多梅花。位于中山门外苜蓿园大街东侧的居民区,以地处梅花山之南,且绿化以梅花贯穿全区,年8月命名为梅花山庄。
热河路、火瓦巷、棉鞋营……
这些地名暖意融融
南京人冬天都是如何取暖的呢?现代快报记者翻阅《南京地名大全》发现,南京和"热"相关的地名不少。热河路、热河南路、火瓦巷、棉鞋营……这些地名看上去就能让人暖意融融。
△火瓦巷
热河路的北段原是护城河,南段是*泥滩,年填河筑路,年以当时热河省的名字命名。上世纪90年代的热河路是老下关最繁华的地段。
△热河路
位于太平南路中段西侧的火瓦巷看上去更暖和了。在明代,这里曾是烧瓦的地方,清代才成了巷子。
△棉鞋营北巷
冬天,一双棉鞋是人们最中意的装备。这时候,若是到了棉鞋营,可以说是脚底升温了。棉鞋营位于复成桥西南,南接斛斗巷,北到常府街。清《同治上江两县志》谓棉鞋营,原名绵甲营。相传,明代,这里是为*队制作棉衣、棉鞋的作坊。
来源:现代快报+/ZAKER南京
记者徐苏宁卢河燕文/摄
编辑:灵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