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牛年说牛城南老街取个地名叫ldq [复制链接]

1#
在南京历史上,曾有不少“牛地名”:牛市、牛首山、牛皮街、牛角湾、大牛首巷、小牛首巷、牵牛巷、宰牛巷、金牛巷……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位于城南的牛市——

牛市,位于南京门西内秦淮河旁,沿秦淮河呈东南至西北走向,东南口是新桥(饮虹桥),西北口在上浮桥。

顾名思义,牛市因古代有售卖牛马的集市而得名。自宋代以来,牛市的地位一直相当“牛”,清代更是远近闻名的“名品一条街”。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位于城南一隅的牛市,虽已失去了往日的商业中心地位,但依旧不失繁华。街道约两米宽,两侧老屋久经风雨,木雕楼、花门窗、青砖黛瓦马头墙,精致实用又不张扬,一派典型的“秦淮人家”风貌。民国南京地图中的牛市南京因秦淮河而兴盛。据宋代《景定建康志》和元代《至正金陵新志》记载,秦淮河两岸有很多集市。在饮虹桥(新桥)附近,是贩卖牛羊的集市。在明代《南京城图》上已标有牛市这一地名。清同治《上江志》中也记载:“牛市在饮虹桥(新桥)东北,面临淮水。”明清时期,牛羊交易北迁至七家湾和评事街一带,但牛市的商业氛围反而更加浓厚,成为著名的“名品一条街”,汇聚了当时全南京最时尚、最高档的商品。在民国南京本土作家夏仁虎所著《秦淮志》中,记载了牛市当年众多老店铺:“伍少西毡货”“汪天然包头”“古子敬香粉”“吴玉峰膏药”……其中“古子敬香粉”尤为著名。古子敬是安徽人,在牛市经营香粉,生意兴隆,并在此建有大宅。香粉是古代江南女子的心爱之物,清代诗人张汝南曾赋诗一首:“江南好,古姓店常留。四字银钩标一额,六朝金粉衍千秋,名士风流。”“吴玉峰膏药”也不乏传奇。南京作家王永泉曾讲述过一个吴玉峰膏药店老板相救曹雪芹的故事:曹雪芹少年时,在雨花台放风筝,不小心跌了一跤,脚踝扭伤不能走动。管事请来了吴玉峰膏药店老板。老板把一张膏药贴在曹雪芹的伤痛处,曹雪芹伤口刺痛马上减轻了,感慨吴玉峰膏药店果然名不虚传。后来曹雪芹把吴玉峰三字写进《石头记》第一回:“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牛市传统民宅(摄于年)

作为城南繁华街道,不少名人在牛市留下了踪迹。明代历史学家顾起元曾在此居住,晚年才迁至花露岗。明代御史、“硬骨头”李熙曾居住于牛市25、27号(后作为湖州会馆)。李熙是南京人,正德元年,他上奏折希望皇帝严惩宦官刘谨。当时刘谨深受皇上宠信,上疏非但没有被批准,李熙还被削职为民,就住在牛市25、27号。由于李熙住在饮虹桥边,人们尊称他为“饮虹先生”。牛市64号清代民宅(摄于年)历史悠久的牛市两侧,有不少历经风雨的古建筑,其中牛市64号民居最为珍贵。据《秦淮区志》记载:此民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最初是一组二路六进住宅,前门开在颜料坊49、47号,东西走向,靠近牛市大门的一进保存有走马楼,留有大量精美的木雕、砖雕,是典型的南京城南民居风格,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年风靡南京的百集电视剧《秦淮人家》,正是在牛市64号民居里取景的。这部电视剧南京味极浓,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都是老百姓的生活写照。看过这部剧的老南京可能还记得“卖鸭子的蒋宁生”“妻管严陈浩”等剧中人物。当年牛市民宅的木雕构件(摄于年)随着城建日新月异,“深藏”在城南一隅的牛市,仿佛被遗忘。直到21世纪初,牛市才再次走进南京老百姓视野。这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开始面临史无前例的冲击。年,列入南京危旧房改造计划的牛市、颜料坊、安品街等地块启动拆迁,立刻引起社会舆论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