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江苏苏州渭北村村道博士路发生一起故意伤人事件。
据附近店主讲述,嫌疑人是突然行凶。据警方通报称,5名受伤人员目前已送医救治。
案发后,犯罪嫌疑人蒋某(男,44岁,安徽人)已被控制,受伤人员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人正在救治,暂无生命危险。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网友评论:
“不想听到又是神经病,一天到晚就知道霍霍别人。”
“就在幼儿园边上,还好不是放学时间,不然事态更严重。”
“冤有头债有主,为什么去伤害无辜的人。”
“这两天怎么都是这些当街砍人的。”
(来源:都市现场综合现代快报、苏州市公安局)
恐怖,继前几日的广州番禺持刀砍人案,苏州再出一起无端砍人案件!
虽然不知犯罪嫌疑人的为何无端砍人,但老生常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一、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说:
李玫瑾教授是中国心理学会法律心理学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同时也担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副会长。作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的神奇故事在公安大学学生中流传,课上往往座无虚席。
她经常作客于今日说法等媒体,在马加爵、药家鑫案中的评论也频频出圈。立足于40年研究基础,她一直致力于揭示:社会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关键在早年,早年的重点在家庭。
李玫瑾教授从屡上报端的罪案中,总结出的关键观点: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滞后反应,因此,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抚养有密切的关系。
在李玫瑾教授参阅过的诸多案件中,呈现的首要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
通俗点表达,即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
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
所以,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不只是自己的努力,还需身边人一起重视、规避。
(内容来源:文汇教育)
二、心理健康问题频繁上热搜:
最近,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话题多次进入大家视线!
据央视报道,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
有人认为,抑郁症是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差的表现,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时发现和治疗,专家表示,如果一个人,在整个工作学习过程中,在某个时间点突然出现了和之前不一样的一个表现、一个行为,这个时候大家就要提高警惕。
而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