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苏州疫情,截止2月22日,现存确诊人。
中风险地区,就高达55个,几乎占全国的一半。
疫情严峻。
2月17日晚,江苏各地医疗队共余名医务者,连夜抵达苏州,开展一系列工作。
随着最美逆行者的到来,苏州人的一张聊天截图也在朋友圈疯狂刷屏。
疫情来势汹汹,却阻挡不了苏州人的体面。
然而,除了用体面向医护人员致敬外,苏州人还有一系列操作,让人深感意外。
按理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中国这片黄土地里,属于常规操作。
逆行之举,我们也见证过太多次。
对于正在经历疫情的城市来说,当下,已经是焦头烂额。
所以,除了对前来支援的外地医护人员感恩和歌颂外,一般不会有其他举动。
可在苏州这里,却与众不同。
首先,医护人员还没到苏州,就接到这么一个通知。
除了常规操作外,有一个点,奇奇怪怪:
私人物品自备,防护物资由苏州准备。
也就是说,防护服、口罩等等这些,他们都有。
这次啊,人来了就行,不用大包小包的。
对此,医疗队人员看不懂,但大为震惊。
收到消息后,很多医护人员连行李箱都不带,轻装上阵,跟去苏州春游似的。
待他们到了苏州,更是直呼
——还真是春游!
苏州二话不说,直接安排他们入住五星级W酒店。
房间长这样,也是苏州待客的最高礼遇。
均价以上的奢华酒店,那天,大手一挥。
把订房客人拒之门外,只为迎接“江苏十二太保”。
来苏州帮忙的亲戚实在太多,一家酒店住不下。
其他的兄弟姐妹,也没有亏待。
安顿好医护人员后,直接奉上感恩支援大礼包。
考虑到最近降温了,波司登登场,同样豪气
——给一线医护人员每人送2款羽绒服,一件轻便款,一件冬款。
面对苏州对医护人员的一系列操作,局中人受宠若惊。
局外,却有人话锋一转,把这当成攀比。
口出此言,想必还没了解清楚情况。
苏州家里,就是这条件。
最近,有几个关于苏州的段子,在网上疯传。
段子1:
为什么到现在全国都没有给苏州捐款捐物资?
因为不要往金盆里扔铜板。
段子2:
苏州:感谢各位的三瓜两枣。
段子3:
苏州:我今天要是收了你们的捐款,我得被其他12个嘲笑3年。
段子4:
就跟王思聪开直播,你给刷火箭一个道理。
苏州的GDP早已突破2万亿,是地级市里的第一名。
放眼全国,排名第六。
苏州日报里也提到,今年全市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预算6.2亿元,截止2月17日,已支出1.2亿元。
细品一下,他们的财务状况,确实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情。
有这样的条件,给支援团队提供最好的后勤保障,只是“苏大强”的待客之道。
提供最好的酒店,不为面子,只为医护人员的美梦一场。
送一些衣服食品,不为宣传,只是回馈他们的一点善意。
他们只是尽自己所能,往那只伸向自己的援手,塞一些回礼。
不让逆行的人,成为单向的付出者。
这份温暖、善待、和体面,同样落实到苏州的每个人。
2月19日,一声啼哭,见证了苏州速度与温暖。
苏州一小区,迎来了管控期间第一个新生命
——一名女宝宝。
由无数人的双手托举起来。
从前期的一对一的联系,到后期绿色通道的全程保障,都是细致入微。
那天,正是二十四节气之雨水,女婴起名为小雨。
或许,父母希望她长大成人后,如故乡一般,“润物细无声”。
2月16日,苏州。
一位网友晒出隔离观察期间的一日三餐。
荤素搭配,水果酸奶,有饭有汤,顿顿不重样。
元宵节那天,这位网友还吃到了汤圆。
还有一位隔离人员发朋友圈说:
隔离像度假一样。
每天就是吃吃喝喝,看看风景。
虽然窗外之景,无法触及,但尽收眼底。
收到的心意也是如此。
然而,对苏州来说,一日三餐,是表达不出“爱子心切”的。
所以,精神粮食不能少。
文化大餐,来了。
人文书籍、儿童连环画、儿童玩具等隆重登场。
还有各种VIP视频会员,生怕你在家闲着。
像极了外出工作的父母,每天回家除了给孩子做饭外,总琢磨着给他们带两本课外书。
他们嘴里从不说爱,但周到的一举一动,都是血浓于水的见证。
苏州疫情里,有一个细节让水木君颇有感触
——22日苏州官方通报的流调,既提示了风险,又保护了隐私。
翻看之前的,他们也是这么做的。
疫情期间,我们看过不少病毒感染者的流调。
很多人因此,遭遇网暴。
明明是疫情防控的配合者,却被人放大隐私、八卦猎奇。
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被带偏,从而忽视了流调中真正重要的消息,让病毒钻了人性的空子。
这样的流调一出,无数网友为苏州的高效精准防控点赞。
不得不说,在疫情中的专业、速度和体贴。
不仅能安定人心,也能温暖人心。
从绿色通道,到贴心流调。
到一饭一食,到精神粮食。
都是大爱化雨,洒满人间。
前两天,刷到一条视频,让水木君瞬间破防。
2月19日,江苏苏州。
一小区万家灯火。
封控期间,本十分寂静。
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喊起“苏州加油”。
加油声,便此起彼伏。
无数人响应。
声音里,有成人,有孩童。
他们或许素未谋面,或许萍水相逢。
但此刻,心系一处。
汇聚成抗击疫情时,坚不可摧的决心。
同样发生在封控小区里,还有一件非常温暖的小事。
2月13日,一快递小哥在苏州某小区里派件。
没想到“运气爆棚”。
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进入封闭管理状态。
那天,小区就被封了
——“不进不出”。
幸好,他平时经常来这个小区派件。
有业主认出他来,便请他来家里暂住。
给他准备好房间被褥。
来源:现代快报
给他准备家常便饭。
来源:现代快报
一家四口,就这样变成“一家五口”。
腾出一张床,多添一副碗筷。
不需要时刻戒备,疫情当前,都是一家人。
对此,快递小哥深受感动。
然而,街坊邻居们的举动,更是让他大喜过望。
那晚,很多人打电话、发短信联系这位快递小哥。
不是查询快递,也不是请求上门取件,而是——
“小杨,需不需要生活用品?”
“快来我家,拿点吃的吧。”
意外滞留,却承蒙厚爱。
他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化作行动。
后来,他当起疫情志愿者,在小区里为居民们取快递、拿外卖、送物资等等。
中国人的骨子里,或许都记着老祖宗说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来源:现代快报
最近,真的太冷了。
“大白们”在冷风中,连手都冻僵了。
一位居民看到他们停下来的时候,都在搓手取暖。
于是,回家烧水,把空的饮料瓶装满温暖。
她粗略算了下人数,做了一百多个暖宝宝。
每送一个,就说一句:
“这是取暖用的,不要喝。”
雪中送炭,寒冬送暖,真是苏州人最极致的浪漫。
这些发生在苏州疫情里的,零零散散的故事。
足以拼凑出立体的、温度和态度并存的苏州画像。
不管是待客之道,还是对待家人。
不管是单向支援,还是双向奔赴。
姑苏城内外,都是国人的互助互爱。
正如《苏州》里唱的:
“这苏城的故事,永远都说不尽。”
起起落落、零星爆发的疫情,不会击垮苏州,也不会打败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
相信确诊和封城过后,都会是清零、解封,虚惊一场。
愿苏州早日清零。
愿这个冬天,发生在苏州的插曲,以歌颂团结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