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记者尤力庭文/摄)作为曾经的"城市风景线",报刊亭曾遍布亭无锡大街小巷。除了肩负着输送信息、输送新闻的使命外,报刊亭也曾是一代人的"精神家园",如今随着时代变迁与新媒体的兴起,城市中的报刊亭正在逐渐"消失",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在无锡探访报刊亭后发现,市区内报刊亭数量已不足10家。
几乎无人买报卖饮料成为"主营业务"
在解放南路与槐树巷的交叉路口,有一座已经存在多年的报刊亭。虽然报刊亭主营业务是卖报纸与期刊,但台面上仅有两份报纸,医院出来的市民前来买水喝。
"只有几位老人会来买报纸,都是老主顾"报刊亭经营者徐先生告诉记者,"年轻人偶尔买点杂志,还嫌贵,主要经济来源是卖饮料。"中午时分,徐先生当日的记账单上仅有寥寥几笔记录,且均是饮料,总计不超过20元。
解放南路上还有一家报刊亭,其位置靠近南禅寺。相比较徐先生的报刊亭,靠近南禅寺这家拥有更多的顾客,经营者老王(化名)已在此经营近30年。"附近有菜场和景区,人很多,买饮料、口罩的人不少",老王告诉记者,"附近还有个公厕,卖纸巾也算是主要业务了,基本没人买报纸。"
周医院门口经营着一家报刊亭。与前面两家报刊亭不同的是,除了卖饮料外,打彩票也是报刊亭的主要经济来源。"进货时候不敢多进报纸,偶尔有人买",周女士说,"想卖卖不掉,想买的人买不到,很矛盾。"
生存困难,未来仍将继续减少
年,无锡因市容整治的相关要求,对当时的各类亭棚车点进行整治,其中包括两百多个报刊亭。当时仅有少部分报刊亭得以保留,老王的报刊亭是其中之一。直到年,为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无锡规划新增公共场所阅报栏、便民信息服务亭,无锡报刊亭再次回到市民的生活中,然而新报刊亭未能重新形成规模,纷纷关闭。
目前,无锡市区内的报刊亭数量已不足十家,行业内经营者也没有交流机会。"我也记不清具体哪里还有报刊亭,但绝对没有十家了。"周女士表示,以前的同行基本都已转行,对于行业未来很迷茫,自己也已很难坚持。
老王对于"同行"更为陌生,他称自己的报刊亭为"无锡最后一家",对于目前的经营趋势,老王表示几年后无锡报刊亭将彻底成为历史。徐先生也直言:"本来感觉退休生活经营下报刊亭也不错,没想到情况这么糟糕,最多再坚持两年。"
呼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