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星期四),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上周12家机构申请“入场券”境外“聪明钱”结伴涌入A股市场
证监会网站显示,上周有12家机构提交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申请。自年11月1日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新规实施以来,境外机构提交相关资格申请步伐加快,入市“长钱”类型不断丰富、阵营持续扩大。
A股成交“八破”万亿公募看好科技创新板块
1月13日A股市场震荡回调,两市成交额放大到1.23万亿元,连续八个交易日破万亿元。公募机构普遍认为,当前资金面具备明显支撑,市场情绪有望继续升温,机构资金会持续追逐有基本面支撑的优质标的,可通过布局新能源、云计算、5G、人工智能、创新药等科技创新板块来把握结构性机会。
升破元“债中茅台”刷新市场想象力
1月13日盘中,英科转债升破元大关,刷新了市场对于转债价格上限的想象力。市场人士指出,由于疫情防控用品需求强劲,英科转债正股价格持续走高,转债基本面有较强支撑。
上交所终止*ST金钰股票上市
1月13日晚,*ST金钰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上交所《关于东方金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
上海证券报
低量高频逆回购央行维稳流动性祭出新手法
规模上小额投放,节奏上高频操作,成了近期公开市场操作的鲜明特点。在连续数日开展50亿元逆回购操作之后,昨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单日逆回购操作量创下近10年来新低。
银保监会出台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实施差异化监管
记者13日从银保监会获悉,为健全消费金融公司风险监管制度体系,强化分类监管,推动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健康发展,银保监会近日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
对冲不成“蚀把米”个别上市公司“套保”反被套
原本作为风险对冲工具的套期保值,却成个别上市公司年业绩的“利润陷阱”。道道全1月12日晚发布年业绩预告称,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约52亿元,同比增长26.83%;净利润亏损万元至万元,同比下滑.05%至.57%。
业绩“爆雷”再现江湖:商誉减值仍是主因过亿元巨亏明显减少
数据显示,截至昨晚,沪深两市共有约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预计年将出现亏损的公司共计约家。按业绩预告上限计,预计年亏损过亿元的公司约25家。
证券时报
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今年机会大于风险权益资产仍备受青睐
年中国保险投资官调查近日结束,共回收23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覆盖国内主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的首席投资官以及投资业务条线负责人。样本机构管理的资金近15万亿元,约占21万亿保险资金余额的70%。
消费金融首迎评级大考达5级者或将面临退出
1月13日,银保监会公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从公司治理与内控、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专业服务质量、信息科技管理五个要素对消费金融公司进行评级,各要素权重分别为28%、12%、35%、15%、10%。
IPO申报文件太多低级错误!监管酝酿“文责自负”
近期,多个IPO项目的招股书或问询回复文件出现低级错误,或出现多处笔误,或未按照《招股说明书准则》要求披露,引起监管层重点
上市公司年年报披露工作在即,部分公司用业绩快报的方式抢先向投资者展示年成绩单。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0家公司披露年度业绩快报,其中,有9家公司年全年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九成。
银行代销基金乱象调查:饥饿营销套路多理财经理违反适当性推介
开年以来,基金发行保持着去年的火热势头。与此同时,记者调查发现,爆款基金背后暗藏着基金销售的灰色地带。在银行营销渠道中,部分银行理财经理以误导销售以及饥饿营销的方式进行销售。
“抱团”体现A股结构性购买力融资端应加大高质量资产供给
近期,投资者对于大资金“抱团”追逐部分个股的情况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