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彭琰通讯员孙伟康燕妮
3月12日,深圳市委*校、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联合召开“全球标杆城市:国家战略与深圳使命”成果发布会,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提供决策咨询。记者获悉,该成果包含了一整套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
据悉,为推动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发展战略,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深圳市委*校、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首次面向全球招标了《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战略研究》课题,同时组织中心研究人员同步开展平行研究,历时一年,完成了《全球标杆城市:国家战略与深圳使命》的研究报告。报告全方位分析国际标杆城市的领先优势和深圳的主要差距,深刻分析可资深圳学习借鉴发展经验,研究探讨深圳在未来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角色和功能,全面分析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基本条件和主要约束,提出深圳加快实现城市能级跃迁、赶超全球顶级城市的科学路径、行动方向和主要策略,构建了一整套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
深圳市委*校常务副校长、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秀玉在致辞中全面回顾了研究中心成立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去年2月,研究中心依托市委*校成立,前不久刚度过1周岁生日,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研究中心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积极构建开放平台,邀请郑永年、樊纲、叶小文等13位国际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担任首批特约研究员,组建了10余个学科领域的近人骨干队伍,挂牌成为广东省社科联重点智库基地。持续深耕研究理论,布局开展“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战略研究”等重大课题全球、全国招标,吸引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和麦肯锡、波士顿等国内外顶尖学术机构参与竞标;谋划开展“深圳战疫动员力研究”“全球标杆城市研究”“深圳帮扶30年”等课题研究。始终聚焦决策咨询,全年推出《咨*参考》6期,创办推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快报》19期,获多位省市领导批示。接下来,研究中心将以更大力度、更高效率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努力把研究中心打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研究重镇”、先行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首席智库”、先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人才的“培养高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佳窗口”。
会上,课题组主要成员、深圳市委*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龚建华副教授就五个方面对全球标杆城市的理论研究进行了阐述。
一是理论逻辑:全球标杆城市的理论研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当代中国要开辟一条与西方道路起点不同、路程不同的独特全球城市成长道路,同时也必须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就是:“特”深圳+“最”中国+“倾”世界。
二是未来逻辑:展望——依据与愿景。全球标杆城市愿景是一个繁荣、公正、炫酷、美好、韧性的深圳。全球标杆城市愿景目标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年夯实硬实力、-年突出软实力、-年全面跃进全球标杆城市。
三是现实逻辑:沉思——阳面与阴面、历史逻辑。深圳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城市治理水平、营商环境构建、市民社会培育、市场意识形成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与成效,是中国最接近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城市。但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尤其是与世界顶级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甚至很大差距。
四是历史逻辑:16—21世纪初回溯——正例与反例、行动逻辑。全球顶级城市的成功经验在于建立世界级“都市圈”、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施全面创新、不断升级主导产业,调整竞争优势、重视韧性城市建设。同时注重提供优渥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着全球顶级的资源。
五是行动逻辑:—行动——战略与战法。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要以新面向、新运河、打补丁的“三级跳登顶”战略登顶全球城市金字塔。以一专多能零缺陷、秀出“酷炫范”、折叠空间、巧“入圈”智“出圈”四大方法补齐特大城市治理的短板、提升城市影响力、打造“折叠空间”、共享城市资源。
深圳市委*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龚建华副教授、胡冰副教授、吴晓琪副教授、吴丹副教授以对话的形式进行总报告观点的分享。*治经济学教研部劳铖强副教授、哲学与文史教研部张文明副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易永胜副教授分别对全球城市迭代升级、全球标杆城市文化辐射力、全球标杆城市创新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告。
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教授应邀对研究成果作点评。
审读:孙世建